鱼在中国画里属于花鸟画范畴,常做点缀之笔,但也起点睛之用。鱼不仅贴近人们的生活,更有许多美好的寓意,如“年年有余”等,所以是许多中国画家喜欢描绘的对象。
一、金鱼的画法步骤
金鱼起源于中国,也称“金鲫鱼”,近似鲤鱼,但无口须,属于观赏鱼类。金鱼有红、橙、紫、蓝、墨、银白五花等很多颜色。金鱼色彩绚丽,游姿灵巧,深受人们的喜爱。作为中国特有的观赏鱼,在国画作品中也经常出现可以使用胭脂水进行绘画。
1、首先,调和胭脂和大量清水,中侧锋兼用笔点画鱼头。
2、蘸取胭脂,丰富头部。
3、勾画鱼眼的轮廓,给眼珠留出较多位置。
4、蘸取胭脂水点画鱼鳍,运笔需灵巧。
5、蘸取胭脂水,侧锋绘制尾鳍,突显其飘逸灵动之感。
6、最后一步,以浓墨点睛,留高光,使其更有神韵。
不同形态的金鱼
二、鳜鱼的画法步骤
鳜鱼又叫桂鱼、鉴花鱼。鳜鱼身体侧扁,背部隆起,身体较厚,头尖。鳜鱼体色为棕黄色,并分布着许多不规则斑块。背脊发达,前部为硬刺,后部高大且圆。古有著名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赞美的就是鳜鱼。想画好鳜鱼要通过掌握墨色的浓淡,来体现其动势。
1 首先,调重墨,中侧锋兼用笔,绘制鱼眼。
2 蘸淡墨,勾画鱼嘴,注意张开的角度及虚实之变化。
3 蘸取重墨,侧锋向下绘制鱼身,要注重表现出鳜鱼鳞片的层次感。
4 蘸取淡墨绘制鱼鳍,之后,蘸取浓墨点画鱼尾。
5 蘸取重墨,点画鳜鱼身上的斑纹,自然分布,疏密有致,大小形状切忌死板单调。
6 蘸取胭脂点染鱼嘴,再绘制锋利的牙齿。
不同形态的鳜鱼
三、柳条鱼的画法步骤
柳条鱼一般指的是食蚊鱼,其特征为眼大,红而明亮,体长侧扁,因其体态形似柳条故得此名。在国画的创作中通常使用写意手法表现柳条鱼,取不同浓淡的墨,中侧、锋兼用笔绘制。需要注意的是,国画中柳条鱼常以多条出现,创作的时候应注意它们的穿插关系。
1 调重墨,侧锋用笔绘制鱼身,鱼尾处用渴笔,线条需简洁生动。
2 点画柳条鱼的尾鳍。
3 调和朱磦加少许胭脂,点画鱼嘴。
4 蘸取重墨,勾勒鳃盖和鱼腹的线条,注意体现肚白的部分。
四、鲤鱼的画法步骤
鲤鱼的品种很多,其特点主要为鳞大,上颚有两条鱼须。在国画中,常用九条鲤鱼寓意经久不息、连年有余的美好愿望。鲤鱼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有“鲤鱼跳龙门”之说,象征步步高升。在创作时,通过对墨色巧妙的运用,便可刻画出不同品种鲤鱼的效果。
1 “一笔纹身”。调重墨,笔根留较多水分,侧锋一笔绘制鱼身。
2 “二笔尾”,“三笔画头添鼻眼”。勾勒眼眶,并绘制鱼尾。
3 勾画鱼鳃、鱼嘴、鱼须,线条简洁而轻巧。
4 勾画鱼腹的线条后,再点画鱼鳍。
五、鲶鱼的画法步骤
鲶鱼,同鲇鱼,又叫怀头鱼。其特点为体态较长,并有较多黏液。头部较为平扁,尾部侧扁,口较靠下,眼小。在绘制中,中侧锋运笔交换使用,通过墨色的浓淡之分,来表现鲶鱼由于体长而特有的动态变化。充分利用毛笔的笔触感表现出鲶鱼身体的柔软和灵动性。
1 蘸取重墨,侧锋用笔,一笔画出鲶鱼的鱼身,运笔需灵活。
2 点画鲶鱼的头部,墨色要自然晕开。
3 勾画鲶鱼鳃部和腹部的线条。
4 蘸取淡墨,绘制其灵活轻巧的鱼鳍。
5 中锋用笔,描画细长的鱼须,起笔实,落笔虚,留锋。
6 蘸重墨,一笔完成鲶鱼背鳍上的刺。
不同形态的鲶鱼
六、神仙鱼的画法步骤
神仙鱼,又名燕鱼、小鳍帆鱼等。神仙鱼几乎就是热带鱼的代名词,只要一提起热带鱼,人们往往第一联想就是这种在水草丛中悠然穿梭,美丽得清尘脱俗的鱼类。其特点为头小而尖,体侧扁,呈菱形。从侧面观赏游动的神仙鱼,如同燕子翱翔,神采飞扬。神仙鱼体态高雅,游姿优美,出现在国画中的神仙鱼更显飘逸。
1 蘸取重墨,绘制鱼嘴、眼,蘸淡墨勾画鱼鳃。
2 调和花青、白粉和少许三青(呈蓝灰色),晕染鱼身并点画鱼鳍,以淡墨侧锋描绘花纹。勾腹部线条时要表现肚白。
3 蘸淡墨皴画背、腹鳍,末端要留飞白。其次,蘸重墨点绘鱼身花纹,最后蘸赭石涂染鱼鳍。
4 蘸取淡墨绘制较短的尾鳍,再蘸浓墨勾画较长的尾鳍,末端留飞白,体现其飘逸之感。
5 蘸取重墨,中锋用笔勾画神仙鱼胸前细长的鱼鳍。
6 最后,蘸赭石色点画鱼眼。
当胭脂点染的金鱼游过宣纸,当浓墨挥就的鲶鱼搅动水韵,这些水中精灵已然超越物象本身,成为抒情寄意的精神符号。建议习画者重点揣摩"墨分五色"的层次表现,如鳜鱼斑纹的虚实相生,柳条鱼群的疏密穿插。谨记传统并非束缚,在学习笔法的同时,更应融入对自然生命的独特观察。
墨韵千年,笔底生辉。关注【国画艺术】,解锁更多精彩内容,还有段子让生活更轻松。
来源:国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