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8日)下午,复旦大学谢希德-俞吾金哲学发展基金(第二期)捐赠签约仪式举行。一位热心的复旦校友为基金捐赠1亿元,支持哲学学科发展,却不留名出名,不图回报。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常务副校长许征、副校长陈志敏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仪式。
以两位大师之名命名的基金
时隔9年再添1亿
2016年,哲学建系60周年、建院10周年之际,捐赠人出资3000万发起谢希德-俞吾金哲学发展基金,支持学院的学术建设与人才培养。
谢希德是复旦大学老校长、半导体之母,俞吾金则是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哲学界著名学者,两位大师名声远扬,桃李天下。捐赠人表示,设立该基金是表达对谢希德校长和俞吾金教授的敬意,表达对人文精神和哲学事业的尊崇,同时也是对复旦哲学学科的发展寄予厚望重托。
创立九年来,基金有力地支持了学院优化学科布局,延揽顶尖人才,推动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涌现,集聚一流哲学学子。近年,复旦哲学先后成立国内首个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系、艺术哲学系,形成了具有复旦特色的哲学学科体系。2024年11月,《俞吾金全集》(二十卷)发布,在复旦哲学学术共同体建设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仅标志着复旦哲学对几代学人所构建的学术传统已达到高度自觉,更展现了学院对如何在新时代下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已具有明确思路。目前,复旦哲学已快速发展为国内最优哲学学科, 并享有很好的国际学术声誉。
今天,谢希德-俞吾金哲学发展基金再添1亿元捐赠,为复旦哲学擎画了更广阔的前景,为新征程上把复旦哲学办成世界一流学科、为复旦哲学社会科学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裘新表示,哲学作为复旦文科的一面旗帜,更要在新文科创新建设上打头阵、当尖兵,用好基金,强老根、发新枝,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复旦篇章中书写璀璨一笔。希望哲学学科善出新的成果,善发新的思想,善育新的人才。
擘画哲学学科发展蓝图
推动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复旦哲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最早的三家哲学系之一。1956年成立哲学系,2006年成立哲学学院,经过几代学人的辛勤耕耘,逐渐形成了“扎根学术、守护思想、引领时代”的精神特质,确立起了复旦哲学的学术传统:一是破除学术壁垒,强调各个学科间的对话;二是重视哲学史和原著基础理论;三是学术与思想并重,尤其强调思想的先导作用;四是积极面对时代课题,积极推动理论关联现实。
近年来,哲学学院植根于马中西汇通的理论沃土, 以立足学术原创、追根思想本源、深入人类时代问题为宗旨,从不同学科路径聚焦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积极孵化原始创新成果,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来自复旦哲学的声音。
面向新一轮建设征程,复旦哲学一方面将围绕重大基础理论和现实问题,汇聚国内外优秀哲学学者,开展原创性的理论研究,努力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将拥抱技术变革,深化交叉融合。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背景下,推进高质量的跨学科研究,在艺术哲学和艺术研究、人工智能哲学和伦理等领域努力取得新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同日揭牌的复旦大学艺术馆,依托哲学学院与艺术研究院等院系的学术资源与专业优势,将打造一个融学术研究与艺术实践于一体的高端文化平台。该艺术馆的成立,不仅体现学校在人文领域的深厚积淀,更开创跨学科艺术研究与展示的新模式,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
来源: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