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身背7个螺旋桨的机器人,可水下300米巡查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14:29:00    

缆控水下机器人正在巡查。

“看,经过信息处理,机器人采集的光学图像和声呐图像可实时传回,清晰显示河道两岸的水下排口、水下排污等情况。声呐图像用于远距离观察,高清摄像机的光学图像用于近距离直接观察,精度误差控制在1厘米以内……”宁波筑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亮指着屏幕,向记者介绍他们的“得意之作”。

29日,由镇海骆驼街道人才企业筑航智能自主研发的最新款缆控水下机器人,在甬江与中大河交汇水域投用测试,这也是全市首次机器人巡查水下排污。

缆控水下机器人重20公斤,配备有取泥器、取水器、水文测量仪、浮游生物取样器等多种工具。

若河流某一段出现污染情况,机器人可潜入水底,借助取泥器,采集河道深处区域的底泥样品,助力生态环境监测取样分析。机器人搭载的取水器,也可在河道不同深度和区域进行移动式定点取样。

缆控水下机器人堪称“潜水能手”——可潜水300米深,速度可达每秒1米至1.5米。

“机器人动力来源于配置的7个螺旋桨推进器。其中,3个螺旋桨推进器负责升、降,另4个负责前进、倒退、向右转、向左转。”李亮告诉记者,团队优化升级动态算法,可助力机器人在水中平稳运行,实现自动化控制既定目标。

自去年成立以来,筑航智能深耕缆控水下机器人等水下无人勘测作业机器人领域。其水下无人勘测作业机器人,已成为上海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的教学器材。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企业推出个性化定制服务,助力全国多地的河道水质检测。

记者了解到,镇海未来将借助缆控水下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船等多元化、智能化装备,构筑“空中+水面+水下”立体化、全方位的监测体系,助推全区水环境持续向好发展。

甬派客户端记者 沈孙晖

编辑 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