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绿谷公园的“绿野talk”访谈现场,嘉宾正在讲述创业故事。(记者唐红梅摄)
新疆网讯(记者唐红梅)傍晚的小绿谷公园,微风轻拂,顺着公园南门往里走,可听见话筒传来的对话声,并伴随着欢快的笑声。
这是“绿野talk”访谈节目现场的声音,该节目去年开始启动,平均每周一期,邀请来自不同行业且有从业经历的年轻人,分享工作经历、创业故事及人生感悟。
节目场地在一排绿植后方,木屋、天幕、露营凳、灯带,这就是现场的简单摆设。主持人、嘉宾与观众面对面而坐,就像一场朋友间的聚会,开放又随性,活泼又轻松。
“海尼扎提·托呼提老师,如果以我的人物形象做短视频,你觉得能不能火?”“火不了。”“为什么?”“班味儿太重。”……
嘉宾与主持人的开场对话,就赢得现场笑声不断。
最近一期邀请的嘉宾,是新疆本土知名短视频创作者、《石榴熟了》团队创始人海尼扎提·托呼提。
“你们可能没见过我,但应该刷到过叨叨、白毛毛的短视频,他们就是我团队的成员。”海尼扎提·托呼提刚说完,观众就迫不及待互动:“不仅刷到过,还关注了。”“不仅关注了,还把每个视频都看了,特有感染力。”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团队名字叫‘石榴熟了’?”海尼扎提·托呼提分享时,有人打开了手机,屏幕上,标志性角色“叨叨”用夸张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演绎,妙趣横生。
“我们想用石榴籽的紧密,展现‘新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海尼扎提·托呼提说,拍摄短视频的过程中,甚至把馕和烤包子拟人化,就是想让网友看到真实、鲜活的新疆。
《石榴熟了》系列产品越做主线越清晰,海尼扎提·托呼提带领演员用幽默叙事的方式,展现新疆人的真实生活,讲述新疆故事,既有民俗文化,也有潮流文化,创造了全网超10亿播放量的现象级IP。
“文化传播不仅是展示风景,更是创造机会。”海尼扎提·托呼提说,当南疆村民的杏子卖到北京,当牧民的歌声被外国观众听见,这就是在传播新疆故事。而培养本土网络达人进行文化传播也是他一直努力做的事情。
2025年,海尼扎提·托呼提发起“千鸟计划”新媒体公益培训,赋能新疆本土创作者,培育出多个百万级网红,带动新媒体产业在新疆的发展。
“短视频时代受众的注意力有限,但只要内容足够吸引人,观众自然会深入了解。”海尼扎提·托呼提说。
海尼扎提·托呼提还创作了新疆消防、新疆禁毒等题材,也都受到了粉丝的关注。
“我们还计划结合新疆文旅资源创作,尝试穿越等类型,以突破传统文旅内容的表达方式,持续为新疆引流。”海尼扎提·托呼提说。
实际上,在创业的路上,海尼扎提·托呼提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干过餐饮、创办过服装品牌,最终,看准了移动互联网和电商兴起的时代机遇后,他就投身到了自己喜欢的短视频领域。
“每一次创业我都失败过,但每一次失败也是成长的过程,只要沉下心来做,就会有收获。”海尼扎提·托呼提如此总结自己的创业感悟。
“我现在只有300个粉丝,账号做得起来吗?”“做得起来。”
“我是做实体的,一直发短视频,账号积累了7万个粉丝,怎么从线上往线下引流变现。”“你可以开始做直播试试。”……
在嘉宾、主持人、观众的互动中,访谈在意犹未尽中结束。
继续阅读
“绿野talk”将被打造成品牌文化项目
新疆网讯(记者唐红梅)作为经开区(头屯河区)文化创新的一个项目,“绿野talk”由经开区(头屯河区)委宣传部联合新疆青年纪录片导演牛思源共同打造,旨在构建有思想、有温度的文化交流平台。
去年底,“绿野talk”获得第三批自治区“天山英才”培养计划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创作人才专项奖。
7月22日,记者从经开区(头屯河区)委宣传部了解到,2024年,在节目开播的第一季,“绿野talk”先后邀请了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极限运动摄影师、百万粉丝博主清华大学金融专业毕业生、国家5A级景观设计师等12名新疆本土青年,现场进行交流分享,还通过微信视频号、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与粉丝互动。
与去年第一季不同的是,今年,“绿野talk”将引入科普自然、电商经济、体育职业运动等领域嘉宾,不断拓展更多领域的资源。
新疆水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伊犁事业部负责人、高级工程师罗治远作为今年第一期嘉宾,分享了裸腹鲟人工增殖放流的15年历程,揭开这一伊犁河特有物种的保护故事,吸引了市民及游客聆听和交流。
裸腹鲟,最长存活时间可达120年,体重约70公斤,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目前仅存于新疆伊犁河。
罗治远说,第一次参加访谈节目,还是在一个开阔的公园,观众互动的热情超出了自己的预期。希望通过这样的分享,让更多人知道,保护裸腹鲟不只是科研人员的事,需要每个人参与生态保护。
“绿野talk”节目创新采用面对面互动形式,突破传统单向输出模式,邀请文化、经济、体育等多领域嘉宾,用通俗语言解读专业知识,将理论融入生活场景,让市民在公园休闲时感受多彩文化魅力,体验人文与自然的共生。
目前,“绿野talk”节目在全网的关注人数超70万。
市民郭悦带孩子听了一场科普访谈,她说,在小绿谷这样一处绿意盎然的自然环境中,面对面、互动式学习科普知识,嘉宾将自己的研究经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非常有意义。
“‘绿野talk’的核心价值不仅是知识传播,更在于以鲜活的对话为纽带,通过整合链接各类文化资源,让各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文化的熏陶。”经开区(头屯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蕾说,希望通过多领域的“流量嘉宾”,围绕大众关切的社会现象、产业发展趋势等话题,进行深度探讨,把晦涩的专业理论变成家常话,让文化以更加生动、轻松的方式走入大众视野,真正“润”进百姓生活。
多说一句
从公园草坪抵达人生广阔原野
一场露天访谈能走多远?“绿野talk”给出的答案是:从公园草坪出发,抵达人心的广阔原野。
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人们渴望真实、深度的连接。
当海尼扎提·托呼提讲述短视频背后的创作艰辛,当罗治远展示保护裸腹鲟的细节,观众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真实感。
观众倾听着新疆发展的脉搏,面对面看着奋斗者的面容,这种浸润式的交流,远比单向传播更具生命力。
更重要的是,“绿野talk”打破了传统文化活动的形式,让科研、文化等领域的资深工作者走进公园互动,让科技创新、人文表达等以鲜活的形式呈现。
在现场时,我最大的感受是:不同领域的青年正在形成合力,让新疆故事更加丰满、精彩和充满生机与活力。
期待更多这样的平台涌现,让每一颗年轻的心都能找到回响的绿野。(记者唐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