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你收到这条短信了吗?
↓↓↓
短信截图
随着近期雨水增多
云南各地的山林间野生菌陆续“冒头”
一年一度的“吃菌季”即将到来
为了让大家提高警惕、谨慎吃菌
官方便会发出短信提示
提醒大家安全吃菌
网友称之为“吃菌通知”
野生菌美食 图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菌子虽美味
但每年都会有
野生菌中毒的事件发生
为防范和减少误采、误食
有毒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近日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
预防野生菌中毒预警通告
跟小布一起来看
↓↓↓
近期,云南进入野生菌繁殖生长和销售季节,有毒野生菌中毒易发高发。为防范和减少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发布如下预警通告:
一、广大人民群众要提高自我健康安全意识,不采摘、购买、食用不熟悉、难辨别的野生菌。
二、食用野生菌后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应第一时间到最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三、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做好监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救治等工作。各级医疗机构要开通“绿色通道”,首诊医疗机构要第一时间救治,对误食剧毒类鹅膏(包括致命鹅膏俗称白罗伞)、亚稀褶红菇(俗称火炭菌)等剧毒野生菌中毒及危重症病人,要及时直接转至有救治能力的三级综合医院,争取救治黄金时间。
云南都有哪些常见的毒菌?
一起了解
↓↓↓
鹅膏菌属(白罗伞、白毒伞)
含鹅膏毒肽,破坏肝细胞核DNA,中毒后经历6-48小时假愈期,随后出现肝衰竭。
致命鹅膏(剧毒) 图源:”云南卫生12320“微信公众号
辨识特征:具有“头戴帽、腰系裙、脚穿鞋”的典型结构(菌盖+菌环+菌托)。
亚稀褶红菇(火炭菌)
与可食用的密褶红菇极相似,误食后引发横纹肌溶解,72小时内可致多器官衰竭。
亚稀褶红菇(剧毒) 图源:”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
辨识特征:亚稀褶红菇的菌体中等大小。菌盖表面呈灰白色、浅灰色至煤灰黑色,成熟后常向上反卷,边缘无条棱。菌肉呈白色,受伤后易变红色而不再变黑色。
叶状耳盘菌(假木耳)
外形酷似木耳,但浸泡后释放黑色素,误食导致急性溶血性贫血。
叶状耳盘菌(假木耳) 图源:”迪庆藏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微信公众号
辨识特征:子囊盘小,黑色,呈浅盘状或浅杯状,由数枚或很多枚集案生一起,具短柄或几乎无柄,个体大者盖边缘呈波状,上表面光滑,下表面粗糙和有棱纹,呈木耳状或叶状
秋盔孢伞(满天星)
菌盖仅1-3厘米,常混杂于松林落叶中,毒素引发神经性中毒和肝肾损伤。
秋盔孢伞(满天星)
辨识特征:子实体小。半球形、钟形至扁平部凸起,初期污黄色,后呈黄褐色,中部色深,边缘具不明显的细条棱,湿润时粘。菌肉淡褐色。
比起这些“毒王”
还有这些毒菌也不能碰
↓↓↓
《云南常见毒菌(毒蘑菇)2022版》图版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供图
《云南常见毒菌(毒蘑菇)2022版》图版二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供图
注意
!!!
图上这些菌类
不采摘!不收购!
不加工!不食用!
小西也提醒大家
这些方法鉴别毒蘑菇不靠谱
↓↓↓
毒蘑菇中毒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中毒后该如何自救?
↓↓↓
菌有万千美味
安全要放首位
吃菌有风险
尝鲜需谨慎
昆明西山发布
来源:云南发布
编辑:杨晓静 刘一菡
编审:胡涛 鄢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