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肚子胀成鼓、日泻十余次,罕见胃肠炎突袭六旬患者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5 13:25:00    

肚子胀得像个鼓,一天跑十几趟厕所,整个人都快虚脱了。”回忆起18天来的折磨,62岁的苏阿姨(化名)仍心有余悸。近日,她因持续腹胀、呕吐、水样腹泻来到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红楼院区急诊综合病区就诊,最终被确诊为罕见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简称EG)。经激素治疗,患者症状次日即明显缓解,血液指标恢复正常,现已转危为安。

罕见病突袭 病因扑朔迷离

苏阿姨回忆,18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满、恶心,进食后症状加重,每日腹泻十余次,均为水样便,但未出现腹痛或发热。最终来到市人民医院治疗。

入院血常规提示“危险信号”:白细胞计数23.34×10⁹/L,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高达12.18×10⁹/L,占比52.2%,远超正常范围。急诊团队立即启动疑难病例讨论,同步进行胃肠道肿瘤标志物、寄生虫抗体、风湿系列抗体等项目筛查。最终,通过胃镜活检发现黏膜层嗜酸性粒细胞浸润(>20个/高倍视野),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黏膜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胃肠炎。

激素显效 次日指标正常

红楼院区急诊综合病区杨效权医生介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胃肠炎发病率仅1~2/10万,可累及食管至直肠的任何部位,黏膜型最常见,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及营养不良。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食物或药物过敏、肠道菌群失衡、过敏体质及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相关。

明确诊断后,治疗团队给予糖皮质激素静脉冲击治疗。仅24小时,苏阿姨腹胀明显减轻,腹泻次数降至每日2次。次日复查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降至0.3×10⁹/L,恢复至正常范围。杨效权表示,多数EG患者对激素反应良好,6~8周后可逐步减量停药,总体预后较佳。

专家提示 反复胃肠不适需警惕

“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顽固腹泻、呕吐或腹胀,应及时就医并完善血常规及胃肠镜检查。”杨效权提醒,EG需与炎症性肠病、寄生虫感染、结缔组织病等鉴别,确诊依赖病理活检。

在预防层面,专家建议:明确过敏原并严格回避,常见可疑食物包括牛奶、鸡蛋、小麦、大豆、坚果及海鲜;避免暴饮暴食及辛辣刺激饮食;若症状反复,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激素或免疫调节剂,切勿自行停药。

文|姚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