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三亚多维度发力生态文明建设 让绿色发展成果惠及市民游客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5 15:59:00    

8月14日,记者从三亚市生态文明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三亚围绕生态修复、资源管护、环境治理、海湾建设等关键领域精准施策,通过一系列惠民利民举措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质增效,让绿色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市民游客。

两处湿地场所邀市民游客亲近自然学知识

市林业局在森林资源管护中为游客提供亲近湿地的便利服务。市民游客可走进丰兴隆党群主题公园的科普宣教中心,了解热带河流湿地、红树林资源及珍稀野生动植物知识,参与科普宣传活动;也能在红树林生态公园漫步,近距离观赏红树林,沉浸式感受湿地生态魅力。

四项举措筑牢生态屏障

近年来,市林业局从四方面发力,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在重要受损地修复上,针对甘什岭自然保护区、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等区域“一事一议”,通过乡土树种种植、生态模块覆绿等措施提升生态景观。湿地保护方面,重点清理红树林外来物种,减少人类活动干扰,2023年以来投入近6亿元实施海棠河、铁炉港等湿地修复项目,后续将逐步推进三亚河、青梅港等区域修复。废弃矿山治理成效显著,2016年以来完成34个废弃矿山修复,总投资1.7亿元,目前植被生态系统全面稳定,进入自然过渡阶段。

同时,针对林分、林相不足,正策划国土科学绿化项目,优化森林结构。

五项举措守护森林资源

市林业局通过五项重点工作守护宝贵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达70.08%。

在管护机制上,推行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220名护林员守护9.74万公顷森林,结合巡护系统与卫星监测“天上看、地上查”,管护经验获全省推广。生态补偿方面,累计发放6.1亿元补偿资金,覆盖152个村小组29.22万人次,推动村民主动护林。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红树林保护体系,建立258.69公顷红树林资源数据库,纳入生态红线与林长任务清单管理。同时,推进国际湿地城市创建,依托科普宣教中心和生态公园让市民游客亲近湿地。古树名木管护持续强化,完成1631株古树信息更新与挂牌,通过原址保护、科学移植等措施守护城市生态记忆。

加速建筑垃圾资源化设施建设

目前,三亚现有3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均正常运营,具备接收和处置能力。

三亚还加快推进天涯、海棠、崖州、育才4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转运调配场)建设,其中天涯扩建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未来各区将各有1座处理设施,助力实现建筑垃圾处置“就近化、便利化”,大幅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

装修垃圾处置便民化

针对居民小区及自建房装修垃圾处理需求,三亚建立多元化处置体系,为市民提供便利服务。

市民可通过“三亚住建”微信公众号“建筑垃圾业务”板块线上预约清运,系统将自动安排车辆,该服务即将升级至“海易办”平台。同时,可在市住建局官网查询核准的运输及处置企业名单,自行联系清运或交由物业、社区统一收集(费用由居民承担)。

此外,各区正推进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选址建设,未来,市民可就近投放。需注意的是,装修垃圾须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严禁混投混运,共同维护环境整洁。

多个海湾将申报国家级省级“美丽海湾”称号

三亚正全力推进全域“美丽海湾”建设,通过推进陆海污染治理、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打造优质亲海空间,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三亚将组织崖州湾、亚龙湾申报国家级“美丽海湾”,红塘湾申报省级“美丽海湾”,力争实现“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全域美丽海湾目标。

来源: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盈盈 胡拥军

编辑:刘维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