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省菏泽市位于冀鲁豫边区腹地,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这里开辟根据地、英勇作战,在菏泽郓城樊坝战斗、郓城潘溪渡伏击战等著名战斗中,重创了日伪军。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的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民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现在正值暑假,不少游客来到纪念馆,传承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烈。
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的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有馆藏文物7000余件套,它们全面系统地反映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位于河北、山东、河南交界处的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民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
暑期红色文旅火热
中小学生担任“红色宣讲员”
正值暑假,这里的红色文旅十分火热。据统计,2024年,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全年共接待游客超86万人次,开展红色教育活动覆盖中小学生5万多人次。菏泽市委讲师团利用暑假时间,培训中小学生担任“红色宣讲员”,可以让孩子们在讲述革命历史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红色教育。
珍贵文物
见证抗战烽火和革命精神
来到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首先肯定是看珍贵的文物。一个装着黄豆的粗瓷大碗,看上去不起眼,却是抗战时期民主民生运动中“豆选”的重要见证。在当时的抗日根据地,觉醒了的农民群众要当家作主,但大部分人不识字,怎样写选票?革命前辈们想的办法是:以黄豆当选票,几个候选人坐成一排,每个人身后,都放着一个粗瓷大碗。村民拿黄豆上台,想选谁,就把黄豆放到对应的碗里。村民用黄豆投下信任一票,干部则用生命践行“为人民服务”。民主的村干部,有很多都牺牲在了抗战斗争当中。
这件写着“抗日救国”四个字的采访包属于《冀鲁豫日报》战地记者柳朝琦烈士。1943年12月,柳朝琦在战地采访中遭遇敌人不幸中弹牺牲,在生死关键时刻,他忍着剧痛,销毁了随身携带的重要材料。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写着“抗日救国”四个大字的采访包,更是他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新闻理想。
继承发扬革命精神
革命老区焕新颜
80多年过去了,革命前辈们的精神在冀鲁豫大地上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正在纪念馆里表演的,是菏泽市郓城县抗日红色情景剧《亲娘》,讲述郓城数十位乳娘哺育、养大革命遗孤的感人故事。现在,菏泽市每年演出红色短剧、情景剧等270余场次,进行红色宣讲400余场次,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喜爱。
80多年来革命老区菏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4年,菏泽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803亿元,由过去的山东省垫底跃居全省中游。菏泽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多年来持续位居山东省前列。过去十年,菏泽成为山东省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的地市之一。现在的菏泽,产业发展、城市功能、文化建设、民生保障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革命老区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这就是对革命前辈们最好的告慰。
(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