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春申君传奇⑥手握一把烂牌 内忧外患中的绝地图强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5 08:04:00    


手握一把烂牌 内忧外患中的绝地图强

——《春申君传奇》⑥

沈国冰

考烈王元年,纳州于秦以平。

——《史记·楚世家》

1

楚考烈王心里比谁都明白,他能继位成为楚王,太子傅、左徒黄歇立下不世之功。

如果没有黄歇,坐在朝堂上楚王之位的人,大概率不会是太子熊完。

考烈王没有食言,他兑现了自己从咸阳逃亡时,在那昏暗的微光中,给予黄歇的承诺。

黄歇也没有食言,他兑现了从陈城出发时,向先王顷襄王立下的重誓。

他为楚王,他为楚相。

他们如愿以偿。

楚国,进入考烈王时代。楚国,也进入春申君时代。

此前,他和他亦师亦友似兄弟。

现在,他和他更多了两重关系:亦君臣似父子。

一个坐上王位,一个挂上相印。似乎是他们彼此的高光时刻。

然而,他们根本没有心情额手称庆。

因为,楚考烈王熊完和春申君楚相黄歇比谁都更清楚:

他们拿到的,不过是一手烂牌。

绝地图强、中兴楚国的重任,压在他们的肩上。

2

考烈王巡视楚都陈城的武库。赫然发现,戈矛的銎口生满绿锈,甲的甲片用麻绳随意串联。而且,储备严重不足。

如何抵挡秦国的虎狼之师?

又如何在与其他六雄的铁鹰锐士对阵中胜出?

楚都陈城的武备尚且如此,其他城池的武备之糟糕可想而知了。

武备松弛的背后,其实是楚国的人心散乱、精神懈怠、状态萎靡、信心失却。

或者说,楚国上下似乎已毫无斗志可言。

楚国国内的困局像一张浸满毒液的网。

楚国的衰落不完全源于外部,更因内部政治的腐败。

战国时期,楚国实行封君制,屈、景、昭三大贵族垄断朝政,形成大臣太重,封君太众政治格局

昭、景、屈三族的封地占据半壁河山,南阳盆地的粮赋要经过七道关卡才能抵达太仓,而镇守方城的景氏私军,竟比王室禁卫多出三倍。

贵族巧取豪夺,大量土地和资源,却国家危难之时袖手冷眼

更可怕的是王权的旁落。

考烈王少年时即为国入秦,在咸阳为质十年,与楚国几乎隔绝十年。

如今归来,虽保住了王位,却根基过浅,在政、军两界皆无倚重。

黄歇又何尝不是?尽管黄歇为楚国建立不世之功勋,但黄歇先为左徒,再为楚相,贵族们内心皆不服。

因为在贵族们的思维意识里,楚国的所有高官职位不都应该属于他们贵族所袭封的吗?不都是他们贵族所独霸的吗?

草根出生的黄歇,即便贡献再大、功劳再高,也不能出任左徒、令尹。这分明是黄歇从他们贵族手中,抢走了原本属于他们的高官厚禄!

考烈王提出修缮淮水堤坝,昭氏家宰竟当庭冷笑:大王难道不知,芍陂的淤塞正是当年秦军所筑?治河如治敌,用对人。

其嚣张的态度,似乎根本没有把考烈王放在眼里。

黄歇在朝堂上展开一幅帛画:诸君看,陈地北临魏境,西接秦土,如处四战之地。若将都城迁至寿春,北控淮水,东连吴越,进可争泗上,退可守江东。

黄歇的目光扫过殿中贵族,忽然抽出佩剑指向地图:而此刻,鲁君正与齐王建会盟于薛,欲复周公之礼——可笑啊,泗上诸国还在做着尊王的旧梦,却不知秦军的兵锋指向彭城。

朝堂上的贵族们,一脸不屑。

在贵族们看来,考烈王都不入他们的眼,黄歇又算老几?

3

确然,在考烈王继位为楚王、黄歇为楚相的初始,中原大地的纷乱就已进入最残酷的劫争阶段。

西方的秦国,已完成对楚国的彻底超越,崛起为头号强国。一代雄主秦昭襄王不遗余力推进实施范雎提出远交近攻”战略,将山东六国比作案上鱼肉,吞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壮志雄心已经显露无遗。

秦昭襄王所忌惮的,不过是还有一些实力的楚、赵而已。

魏已被秦国削成断脊之犬”。

彼时,魏国为安王;韩国为韩桓惠王。

魏国大梁的王宫夜夜上演魏安王和信陵君魏无忌兄弟相疑的戏码魏齐甚至派人追杀范雎——这个曾在魏国厕中受辱的秦人,如今正谋划着如何让魏国东败于齐,南辱于楚

韩国地处中原腹地,四周被强国包围,生存空间十分狭小。韩国的国力相对较弱,一直处于秦国的威胁之下。韩国为了生存,不得不向秦国割地求和,差不多快成为秦国的附庸。

此时,赵国为赵孝成王。赵孝成王积极采取措施,恢复国力,加强军事建设。他重用廉颇、李牧等名将,加强了赵国的国防力量。同时,赵国还与其他国家联合,共同对抗秦国的威胁。

齐国曾经是东方的大国,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然而,齐国自五国伐齐后一蹶不振。在齐相后胜的极力蛊惑下,齐王建采取了中立的政策,不参与各国之间的纷争。然而,齐国的中立政策并没有换来和平,反而使得齐国逐渐被其他国家孤立。

此时,燕国为燕武成王。燕国相对稳定,既没有对秦构成威胁,也没有威胁到其他五国。

楚国自身,犹如被斩去双翅的凤凰。

西部黔中郡屡遭蜀郡秦军侵扰,巴人土司在秦楚之间首鼠两端;南部百越趁虚而入,瓯越首领甚至在苍梧郡自立为王,将楚怀王的青铜戈熔铸为酒器;就连泗水之畔的鲁国,都敢在朝贡时克扣三鼎祭肉,鲁顷公对着楚国使者翻白眼:楚人尚在陈地栖身,何谈复霸中原?

这就是考烈王和春申君他们手里那副烂牌:内忧外患。

4

楚相黄歇颁布的第一道政令,便是收权于王室”。

废除贵族世袭的县尹之职,改由中央直接任命;封存昭氏在淮北的私仓,将十万石粮食充入太仓;在军中设立材士营,从市井招募勇士,打破非贵族不得为将的旧制。

内政改革的刀刃首先对准昭氏。

昭鱼的儿子在汝阴郡私铸钱币,黄歇亲率甲士闯入昭府,在地下室发现堆积如山的铜范——那些铸着郢爰的金版,边角竟刻着秦半两的标记。

通敌卖国!黄歇的断喝让昭氏满门战栗

当昭鱼被押往太庙受审时,沿途百姓纷纷向他投掷瓦砾、吐口水——这些曾被贵族盘剥的庶民,终于看见楚国的律法不再是贵族手中的玩物。

在经济上,黄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楚国的经济发展。

黄歇鼓励农民开垦荒地,种植粮食,提高粮食产量。他还加强了对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修复了许多因战争而损坏的水利工程,使农田得到了更好的灌溉。

此外,黄歇还积极发展商业贸易,鼓励商人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黄歇巡视淮水流域,见百姓堤坝崩塌处以草木塞决口,当即征发三族奴籍为河工,以每修堤一丈,免奴籍三年为赏。

芍陂的重修历时两年,当第一闸淮水引入灌区,枯黄的禾苗在三日内返青,沃野良田使得寿春成为楚国粮仓。

军事改革更是黄歇的大手笔。他加强对军队的训练,提高士兵的素质和战斗力。他还更新军队的装备,引进一些先进的武器和技术。

黄歇还加强了对军队的管理,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军事制度,使军队更加纪律严明,指挥更加灵活。

黄歇在寿春城外设立武台,效仿魏武卒选拔材士:能开十二石之弩,负粟五十斤日行百里者,即可成为王室亲军。

黄歇恢复了楚国传统的车兵,从吴越招募能工巧匠,打造出比秦车更轻便的楚轩车,每辆车配备三名持弩手,在淮河平原的水网地带纵横如飞。

5

自楚怀王时期起,楚国在与秦国的对抗中便陷入被动。

“白起拔郢”这场战役不仅使楚国失去了江汉平原的膏腴之地,更摧毁了楚军的战斗意志。

考烈王继位时,楚国西部防线已退至大别山以东,秦军随时可能沿汉水东进,威胁新都陈城。

楚顷襄王清醒地意识到,宣威盛世的雄风早已消磨殆尽,如果再这样和秦国对抗下去,楚国或将很快被秦国所吞灭。

于是这才有了太子熊完的十年入秦为质。

从公元前272年—公元前263年的这十年,秦楚休兵。

黄歇陪同太子熊完入秦为质,为楚国换来十年喘息之机。

楚国也抓住了这宝贵的十年,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现在,问题来了:考烈王时代,秦楚关系将何去何从?

秦昭襄王急于想知道,考烈王是延续秦楚友善盟约,还是另有新政?

考烈王元年,秦昭襄王突然派出一支精锐秦军,作出进攻楚国的态势。

黄歇很快判定,这是秦昭襄王对楚国的战略试探,以观察考烈王的反应和对秦国的外交政策。

考烈王出了一个震惊列国的决定——把楚国的州地割让给秦国。

这一举动,被秦昭襄王解读为楚国的懦弱妥协

实则是考烈王和黄歇对秦昭襄王作出的战略示弱。

表明楚国愿意延续秦楚友善盟约。

于是,秦国将兵锋指向韩、赵、魏。

6

内忧外患中的绝地图强,每走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和曲折。

当黄歇提出废封君,行郡县时,三族贵族联合发难,昭氏宗主甚至抬出楚武王的铜鼎,声称楚国若废封君,便是背弃祖制

考烈王看着殿中剑拔弩张的局面,不由叹息,心中涌起万般的无奈,最终选择暂时妥协。

黄歇却没有放弃

黄歇转而在封国内推行计口授田”。规定贵族封地内的庶民,每丁可分得百亩良田,只需向王室缴纳赋税——这招分其田,弱其势,在不触动贵族名号的前提下,悄然将财赋收归中央。

民富,才能图强。

7

暮色中的楚都陈城,王宫的灯火次第亮起。

考烈王熊完和楚相黄歇登上新建的望郢台望着东南方向。

那里是昔日的郢都。

楚人的永恒家园,楚人的灵魂归所。

望郢台上的字大旗,在暮色中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两个曾在咸阳共度十年的患难之交、生死之交,此刻都明白:

楚国的中兴,或许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事业

但只要“楚”这面大旗还在,只要楚人子弟还在操练弓弩,只要寿春的粮仓还在囤积新稻……

楚国便有卷土重来的希望。

考烈王熊完和楚相春申君黄歇,他们中兴楚国的梦想之火从未熄灭。



配图 张静 张越 苏国义 廖凌云 张明星

编 童飞飞

初审 陆璐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




图片
点分享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