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鼓励隐患随手拍,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防灾减灾没有旁观者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14:21:00    

南都讯记者潘珊菊 发自北京 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10日在北京铁道大厦,一场以“防灾减灾:全民行动共护安全”为主题的论坛举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郑国光致辞介绍,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减少灾害威胁和损失,最好的办法是排查身边的灾害风险隐患,提前做好预防,功夫下在平时。防灾减灾救灾,没有旁观者,都是责任人。他鼓励群众通过“隐患随手拍”等活动参与隐患排查与监督,形成政府指导、企业落实、公众参与的协同机制。

5月10日,以“防灾减灾:全民行动共护安全”为主题的论坛在京举行。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我国自然灾害风险呈现多灾种并发、链式反应突出的特点。南都记者从论坛现场获悉,2000年以来,受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和经济总量增长双重因素影响,我国自然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00-2009年:年均约2500亿元;2010-2019年:年均约3800亿元;2020-2024年:年均突破4000亿元。

“防灾减灾救灾,没有旁观者,都是责任人,人人都应树立灾害防范意识,都应具备防灾避险基本技能,才能更有效保护生命财产安全。”郑国光说,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减少灾害威胁和损失,最好的办法是排查身边的灾害风险隐患,提前做好预防,功夫下在平时,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郑国光致辞。

针对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难题,郑国光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一是要加强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各地各单位应完善风险会商工作机制,要依据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等因素科学划分灾害风险区,定期形成综合风险研判成果,为基层防范提供决策依据。重点推动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综合研判和减灾示范创建等工作,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二是要强化应急科普宣传与培训工作。通过“五进”活动普及公共场所、学校、社区等场所的危险因素辨识、事故预防及避险自救知识。严格落实企业“三岗人员”培训制度,确保先培训后上岗。对新任干部开展专题培训,增强其应急处突能力。常态化系统培训灾害信息员、护林员、社区网格员等基层力量,提高他们识别隐患、报送信息和组织避险转移的能力。

三要强化科技支持和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利用好国债项目资金,采用无人机、信息化监测预警等科技装备,形成“天地一体”的隐患排查机制。充分应用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高排查效率和精准度。利用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术实时监测重点区域,及时发现隐患。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尤其关注城市地下空间、老旧管网等风险点,通过动态排查消除隐患。

四要大力推进防灾减灾社会共建共治。探索建立应急管理领域社会企业协同机制,调动企业参与应急事业的积极性。统筹利用社会组织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服务,鼓励群众通过“隐患随手拍”等活动参与隐患排查与监督,形成政府指导、企业落实、公众参与的协同机制。

他最后强调,防灾减灾不是一场“独角戏”,而是需要全民共奏的交响乐。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作为成立38年的全国唯一的综合性防灾减灾救灾的4A级社会组织。围绕“全灾种、大应急、全过程”理念,组织各种灾害的预测、预警、预防以及灾后的救灾、救助、救援,并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应急产业、应急装备、灾后重建、教育培训、科普宣传、标准制修订、成果认证等方面的各项活动,旨在全面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水平。